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的珠寶廊|台灣設計師的光榮時刻!
二月初的時候我去參觀了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的珠寶廊,
跟著導覽人員一起重新認識珠寶的演進,珠寶的歷史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悠久。
史前時代人類就開始取材於大自然(例如貝殼、骨骼、石頭)作為首飾,
到了古埃及時代,首飾成為有辟邪功能的護身符。
例如我們很熟悉的聖甲蟲,就是被古埃及人視為太陽神的化身,所以開始配戴有聖甲蟲符號的首飾做護身符。
隨著時代演進,工藝技術日益精進,珠寶的材質也逐漸趨向珍貴與複雜,金銀與寶石的運用不僅增添華麗感
也成了象徵著權力與社會階級的配件。
18世紀時珠寶是縫在衣服上的喔,後來才演變成胸花別針
珠寶廊位在博物館二樓由兩個展間組成
這裡呈現了 中世紀至當代 的珠寶發展歷史
展出大約1,200 件珠寶作品
按照時間軸分區讓參觀者深入了解珠寶藝術的演變。
第一展間收藏中世紀至 19 世紀的珠寶
第二展間專門展示 20 世紀至今的珠寶創作
這裡呈現 20 世紀初 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 和
裝飾藝術(Art Deco) Art Déco到當代的珠寶藝術作品
在這個展間裡有兩位台灣珠寶設計師--
Anna HU 與 Cindy CHAO 的作品喔
Cindy CHAO的紅寶石蝴蝶胸針
Cindy CHAO
以雕塑般的細緻工藝聞名有兩個高級珠寶系列:White Label Collection(白標系列)與 Black Label Masterpieces(黑標大師系列)。2008 年,她以一款蝴蝶造型的作品為Black Label Masterpieces 系列揭幕,這款蝴蝶作品後來成為品牌的象徵。
自此,她每年都會創作一款新的蝴蝶作品,並收錄於品牌標誌性的 Annual Butterflies(年度蝴蝶) 系列。
Anna Hu 女士的太極蛇形戒環融合 東方與西方的靈感,展現獨特的藝術視角。
2010 年,她為藝術家 Cindy Sherman 創作了這款特別的珠寶作品
以手部飾品的形式呈現
設計靈感來自於 埃及文化,其中 蛇象徵珠寶與財富女神
而 圓形則代表大自然中對立的力量
即陰與陽(Yin & Yang),體現了東西方哲學的交融
珠寶不只是奢華配件,而是一種歷史的見證,也是一種藝術創作
從古至今,珠寶的意義早已超越物質價值
而成為文化、情感與創意的交匯點
尤其看到來自台灣的設計師在這樣的殿堂級展覽中發光發熱,讓人深感驕傲
推薦大家來巴黎時可以到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珠寶廊親自探索這場橫跨千年的珠寶藝術之旅